当前位置: 主页 > 男科疾病 > 生殖感染 > 睾丸炎 >

睾丸鞘膜积液的注意事项

来源:齐齐哈尔现代男科医院

  

  睾丸鞘膜积液的注意事项,睾丸鞘膜积液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男性疾病,是由目前尚不十分明了的各种原因,使睾丸鞘膜的分泌、吸收功能失调,导致鞘膜腔内的液体过量积聚、扩张而形成囊肿。多数学者认为,它与感染或损伤有关。临床上,按病程和发病情况,一般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此外,按发病时期又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慢性积液一般不痛,直到其重量、体积达到一定程度,并在直立或行走时,牵引精索而出现牵扯感或钝痛。如果是由急性感染或损伤所引起的,则可因积液和原发病灶压迫壁层鞘膜而产生剧烈疼痛。如积液过多、阴囊体积过大,还可使阴茎隐缩而造成排尿及性交困难。本病可见于各种年龄,但多见于20~ 40岁的中青年,其发病率可达4% N8%,通常以左侧发病较多,但也可见双侧发病者。

  当前,西医对原发性鞘膜积液的病因还不很清楚,但有些学者认为与先天性鞘膜组织发育异常有关;而对于继发性者,则认为常与感染、损伤、肿瘤及心脏、肝脏、肾脏功能衰竭等全身性疾病有关。原发性非感染性的积液为淡黄色、清亮透明似血清样的渗出液,液量多少不等;慢性感染性积液的囊壁一般较厚,积液淡黄透明;急性感染性积液的液体则较混浊而含有大量的脓细胞、红细胞、淋巴细胞和纤维素,如有出血则为棕色。中医认为本病多因肾气不足、脾虚肝郁,经脉不得疏利,水湿下注,积聚肾囊而致,并将其归于“水疝”范畴。

  睾丸鞘膜积液的液体主要存于睾丸鞘膜腔内,可分为腹膜鞘突未闭,向上延伸到不同水平,上端与腹腔不通的婴儿型鞘膜积液和鞘状突有一小管与腹腔相通,鞘膜内液体可流人腹腔的交通型鞘膜积液及睾丸尚未降人阴囊,鞘膜腔内液体积聚扩张的腹股沟型鞘膜积液三种。如积液时间过长,压力增高,鞘膜增厚,可使睾丸温度失调、缺血、萎缩而影响生育。 》》什么是睾丸鞘膜积液?点击咨询《《

  睾丸鞘膜积液的注意事项,虽然睾丸鞘膜积液的治疗并不很复杂,但术后并发症并不少见,尤其当手术医师经验不丰富、操作不熟练时更是如此。因此应注意预防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1)阴囊血肿:阴囊组织疏松,出血或渗血不易自止,如止血不彻底易形成血肿。预防措施最重要的是:①在鞘膜翻转术和鞘膜切除术时到达鞘膜壁层表面与提睾肌之间的无血管区再行钝性分离,睾丸鞘膜壁层表面平滑有光泽,几乎无血管,易沿此分离;②术中彻底止血,对小的出血或渗血也应予以处理,尤其应注意鞘膜边缘处的出血;③阴囊底部放置引流物;④术后加压包扎也是预防血肿形成的重要措施。对小的血肿经加压包扎、冷敷等处理,一般可停止吸收;血肿增长快及大的血肿要及早手术止血。

  (2)睾丸萎缩:因睾丸血液供应障碍所致。游离精索处鞘膜时要避免精索动脉损伤;鞘膜翻转缝合时不宜过紧,尤其是缝合精索处鞘膜应宽松;鞘突管高位结扎术重建外环口不宜过紧,防止压迫精索血管引起缺血。

  (3)阴囊水肿:由阴囊血肿、感染及淋巴回流不畅引起。托起阴囊可减轻症状。

  (4)输精管损伤:多因解剖结构不清、操作粗暴引起。游离睾丸鞘膜脏层时应注意不要损伤输精管;鞘突管高位结扎术分离鞘突管时应仔细辨认输精管。老年人损伤后可施行输精管结扎术,青年人及婴幼儿应行输精管吻合术。

  (5)切口感染:多由无菌操作不严格引起;术中组织损伤较多及血肿形成可为诱因;阴囊皮肤有感染灶存在也可导致切口感染。术前清洗消毒阴囊,术中严格无菌技术,按规程精细操作,彻底止血,放置橡皮片引流,及时清除血肿可避免感染发生。感染发生后应加强抗生素治疗,并可局部热敷及其他理疗,保持引流通畅;脓肿形成应切开引流。

  (6)睾丸及附睾损伤:发生率较低,术中精细操作一般都可避免。

  (7)精索扭转:表现为术后患侧睾丸剧烈疼痛,伴恶心、呕吐。预防措施为:还纳睾丸人阴囊时务必使其保持原位;睾丸鞘膜与肉膜缝合固定可防止扭转发生。发生精索扭转后应早期手术复位;如睾丸已坏死,应切除睾丸。

  (8)鞘突管高位结扎术损伤:还可发生髂腹股沟及髂腹下神经损伤,鞘突管腔较宽合并斜疝时还可损伤疝内容物。术中应仔细辨认解剖结构,精细操作,避免损伤。

  (9)术后鞘膜积液复发:小儿先天性鞘膜积液如按单纯睾丸鞘膜积液处理,未行高位结扎时发生。应在切开鞘膜壁层后敞开囊腔,仔细探查鞘膜囊顶部是否有小孔通向腹腔。如系交通型应行鞘膜突高位结扎。

  以上是关于“睾丸鞘膜积液的注意事项”的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一旦发现这方面的症状,请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治疗。如果您还有更多关于男科疾病方面的问题,请点击咨询在线专家!

我院开通
网上挂号绿色通道

黑公网安备 23020402000022号 | 齐齐哈尔现代男科医院 | 在线咨询 | 医院介绍
24小时男科专线:0452-2906999 医院地址:齐齐哈尔市站前北大街2号(桥洞子交通岗)
网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黑公网安备 23020402000022号